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硕士研究生项目
硕士研究生项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简介

 (2017年5月修订)

  

一、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项目按照国家教育部对文科应用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并结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学框架,确定其整体培养方案和具体的课程设置。本专业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按照外交学院的校训,对研究生实施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为国家部委或涉外部门培养和输送能够胜任各重大国际交往场合的口笔译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

为此,对本专业研究生的要求如下: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

3.   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

4.   具备较强的外交翻译实践能力。

5.   知识面广。

6.   掌握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

7.   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


二、 研究方向

外交口译


三、 学习年限二年


四、 学分要求

修满41学分,其中必修课25学分,选修课14学分,专业实习2学分。


五、 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由三大系列组成:

 I.    必修课25学分)

1.   公共必修课5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中国语言与文化                                            2学分

2.   专业必修课10学分)

翻译概论                                                       2学分

国际时文翻译                                               4学分

交替传译基础                                               4学分

3.   口译方向必修课10学分)

高级口译专题(外交)                               2学分

高级口译专题(文化)                               2学分

高级口译专题(经贸)                               2学分

同声传译实践                                               2学分

高级英汉视译                                               2学分

II.    选修课14学分)

   第二外国语(限定选修课)                       2学分

   口译工作坊(限定选修课)                       2学分

   口译理论与研究方法(限定选修课)       2学分

   口译听力(限定选修课)                           2学分

   英国文学                                                      2学分

   美国文学                                                       2学分

   话语分析                                                      2学分

   中西文化对比                                              2学分

   国际政治与经济                                         2学分

   中国国情讨论                                             2学分

   美国外交政策                                             2学分

   外交与法律                                                 2学分

   模拟会议传译(限定选修课)                 2学分

   普通语言学                                                 2学分

   翻译研究方法论                                         2学分

   西方文论                                                    2学分

   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2学分

   典籍翻译                                                    2学分

   美国历史专题研究                                    2学分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2学分

   外交与法律                                               2学分

   美国族群问题研究                                   2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美国政治                                                   2学分

III.    专业实习                                             2学分

 

六、 教学与培养方式

1. 课堂教学

采用互动研讨、口译现场模拟、现场翻译、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2. 导师制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共同指导。

 

七、 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采取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践报告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的某个环节展开研究、调查、实验,或就自己的口译实践撰写学位论文,写出正文不少于10000词的报告或不少于15000词的研究论文。

具体要求:

1. 符合以下要求的硕士研究生方可提交学位论文:

l 各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各方向规定的学分;

l 符合学院学籍及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l 已按要求交纳学费和其他费用。

2. 无论采用上述任何形式,学位论文都须英语撰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制。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学位论文须经至少2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经验的行业专家。

3. 通过评审、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委员会表决后,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

唐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2

余科杰 姜琳

中国语言与文化

1

2

王立

向道华


专业必修

翻译概论

1

2

崔长青


国际时文翻译(III

12

4

郭立秋


交替传译基础

1

4

梅琼、赫迎红、杨悦


方向必修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文化)

2

2

王燕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外交)

2

2

任小萍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经贸)

3

2

徐然、王振玲、杨悦


高级英汉视译

2

2

何群


同声传译实践

3

2

雷宁


 

 

 

第二外国语

12

2


限定选修课

口译听力

1

2

王振玲

李金仙

限定选修课

口译工作坊

3

2

职业译员

限定选修课

中西文化对比

2

2

石毅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英国文学

1

2

吴庆军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美国文学

2

2

吕惠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话语分析

2


张延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国际政治与经济

2

2

张晓立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中国国情讨论

1

2

冉继军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美国外交政策

3

2

张益庭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外交与法律

2

2

常明玉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文学翻译与批评

2

2

吴庆军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模拟会议传译

3

2

杨柳

外教

限定选修课

普通语言学 

1

2

武  波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翻译研究方法论

3

2

徐  英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西方文论

3

2

吕  惠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3

2

郭立秋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典籍翻译

4

2

崔长青`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美国历史专题研究

1

2

张  蕾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2

2

冯继承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外交与法律

2

2

常明玉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美国族群问题研究

3

2

石  毅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3

2

魏    玲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美国政治

3

2

杨    悦

英语系研究生通选课

实习


专业实习


2



 

 

【英语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口译)课程简介】

 

翻译概论 

课程编号72001002

课程名称:翻译概论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崔长青

周学时/总学时 2/36

学分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互译训练、译文赏析、讲评、作业

考核方式:翻译考试及平时作业平均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翻译概论课,内容包括翻译的基本问题、直译意译、功能与形式对等、源语与目的语、原作者写作目的、译者翻译目的(原作者、读者、译者、赞助人的多元互动关系)、中英文语言文化对比、中英文语义对比、中英文句法结构对比、中英文语言外因素对比、翻译的过程、翻译技巧、中英思维认知体系对比、中英文字体系对比、中英语言审美系统对比、中外翻译经验介绍。

教材

自编,翻译练习包括政治、文化、文学、经济、社会等领域,强调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

参考书

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崔长青,(2008),《翻译的要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崔长青,(2010),《英语写作技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申小龙,(1989),《汉语句型研究》,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沈苏儒,(2009),《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北京:外文出版社。

司显柱,(2007),《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征,2001),《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北京:长征出版社。

伍锋、何庆机,(2008),《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国际时文翻译 

课程编号:72001003/72001004

课程名称:国际时文翻译I / 国际时文翻译II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授课教师:郭立秋

周学时/总学时:2/72

学分:4

教学方式:练习、讲评、讨论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

课程简介:

国际时文翻译是我院翻译专业硕士的笔译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语言交流及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在国际时事与政治所属的各类应用文方面的英汉互译能力。本课程注重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语篇理论的基础之上,对英汉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把总结出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不同类型的实用语篇。

本课程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不仅注重译什么、怎样译的问题,更注重探讨为什么如此翻译的问题。总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习惯和思考视角,掌握正确处理翻译困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教材:

自编:《国际时文翻译:理论与实践》。

范守义、郭立秋、贾令仪(2011),《英汉语篇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李运兴(2001),《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士聪(2002),《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欣赏》,南京:译林出版社。

陈宏微(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曾诚(2002),《实用汉译英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莉娜(2014),《英汉翻译原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交替传译基础 

课程编号:72001005

课程名称:交替传译基础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梅琼、赫迎红、杨悦

周学时/总学时:4/72

学分: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

考核方式:期末面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翻译专业硕士设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正规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交替传译技巧,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包括熟悉口译内容、掌握有关词汇、及口译技巧,如理解、记忆、笔记等,提高学生英汉交替传译的实战能力。本课程以大量口译实践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并配合有关专题讲座和实习活动。

教材:

任文主编,(2009),《交替传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

高亮、林郁如主编,(1996),《英汉汉英口译教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冯建忠,(1997),《实用英语口译教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吴冰主编,(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林超伦,(2004),《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仲伟合主编,(2007),《英语口译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文化) 

课程编号:72001006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口译专题(文化)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王燕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

考核方式:期末面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扎实做好传统口译技巧教学的同时,注重突出文化、外交和国际关系特色,课堂训练以专题为主线,以口译技巧讲解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要闻,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外事及文化口译技巧,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包括熟悉外事文化口译内容、掌握有关词汇及口译技巧,如听力理解、记忆、笔记等。本课程以大量口译实践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并配合有关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

教材:

自编:《高级英语口译教程(文化交流)》 (供一年级使用)

王燕,(2009),《英语口译实务》二级,北京:外文出版社。

参考书:

钟述孔,(1991),《实用口译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吴冰主编,(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林超伦,(2004),《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hina Daily

Beijing Review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外交) 

课程编号:72001007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口译专题(外交)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任小萍、梅琼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

考核方式:期末面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正规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外交外事口译技巧,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其中包括:熟悉外交外事口译内容,了解我外交大政方针、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有关知识和政策以及表达方法,掌握相关词汇及口译技巧,如理解、记忆、笔记等,学会把握准确性和灵活度的关系,注意外交口译的敏感性,提高外交外事口译的现场应对能力。本课程以大量口译实践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并配合有关专题讲座和实习活动。

教材:自编:《高级英语口译教程(外交)

参考书:

高亮、林郁如主编,(1996),《英汉汉英口译教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梅德明,(1996),《英语等级口译证书资格考试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徐亚男、李建英,2000),《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钟述孔,(1999),《实用口译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王燕,(2009),《英语口译实务2级》,北京:外文出版社。

何群,李春怡,(2011),《外交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平,(2014),《对话世界》,北京:外文出版社。

 

高级英语口译专题(经贸) 

课程编号:72001008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口译专题(经贸)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授课教师:徐然、王振玲、杨悦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训练

考核方式:课堂练习与期末考试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已经拥有较大词汇量,并掌握一定口译技巧的二年级研究生开设的高级口译训练课,内容主要涉及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强化训练,不仅扩展学生使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加相关词汇量,使得学生口译技巧更加娴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及就业市场的需要。本课程以大量口译实践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并配合有关专题讲座和实习活动。

教材:

自编:An Advanced Course in Interpretation

参考书:

钟述孔,(1999),《实用口译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吴冰主编,(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林超伦,(2004),《实战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仲伟合,(2009),《同声传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赵军峰,(2009),《商务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inancial Times

China Daily

The Economist

 

高级英汉视译 

课程编号:72001009

课程名称:高级英汉视译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何群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练习

考核方式:课堂练习与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口译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技巧性语言课程。视译是同声传译的一种,既能够在国际会议现场使用,又可以作为培养同声传译译员的有效训练工具。本课程主要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处理,讲授视译和同声传译中的基本技巧,包括对译入语和译出语的同步处理、语序的安排、视译单位的灵活运用、专门术语和不同题材的翻译等。视译素材以与外交外事密切相关的文字材料为主,重点是国际政治、外交和世界经济,同时涉及文化交流、科学技术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课程完成之后可以达到以每分钟120-140单词的速度和基本准确的视稿翻译水平。

由于视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要求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掌握视译和同传的基本技巧并灵活运用,课堂活动突出精讲多练。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教材:

秦亚青、何群,(2009),《英汉视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

China Daily

Beijing Review

Foreign Affairs

Newsweek

The Economist

 

同声传译实践 

课程编号72001010

课程名称:同声传译实践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授课教师:雷宁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授课、讨论、演讲、辩论、实战模拟、讲座等

考核方式:平时练习、课堂实战模拟与期末翻译理论总结报告

课程简介

口译课程是众多外语院校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必修课程,主要涉及低年级的基础翻译课程与高年级的实践翻译课程。口译课程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强化听力、快速阅读、公共演讲、笔记技巧、交替口译和模拟实践、视译、同声传译、会议笔译、模拟实践等等。同声传译作为一种口译形式,有其专门的语言要求、训练技巧、背景知识和训练方式,也是口译专业人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

本门同声传译课程旨在与学生通过共同实践,梳理同声传译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语言技巧和翻译理论,扩展学生对各个行业的专业背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做好铺垫。

教材:

张维为,(2006),《英汉同声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参考书:

冯建中(编),(2007),《口译实例与技巧》。太原:书海出版社。

林超伦(编),(2004),《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梅德明(编),(2006),《高级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逢鑫著,(2004),《高级汉英口译教程》。北京:外文出版社。

王立彬(编),(2004),《英语二级口译综合能力与实务试题详解(2)》。北京:外文出版社。

吴冰、戴宁、柯克尔(编),(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亚男、李建英,(2000),《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钟述孔,(1999),《实用口译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口译听力 

课程编号:72001011

课程名称:口译听力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王振玲、李金仙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练习

考核方式:期末口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译基础段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理解、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笔记方法以及准确灵活的表达能力,并在大量的听力训练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口译听力和普通听力的区别,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巧,了解并熟悉口译工作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便克服口译时容易遗漏信息的缺点,为口译课打下坚实基础,亦可作为口译课的补充课程。

教材

仲伟合、王斌华主编,(2009),《基础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所用教材为仅为参考教材,实际课程中会选用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的内容,以专题为主线,口译听力能力和技巧为重点,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发展、科技、贸易金融、文化交流等,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和口译听力技巧的同时,增加相关知识,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参考书:

刘和平,(2011),《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卢信朝编著,(2012),《英语口译技能教程:听辨》,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梅德明主编,(2009),《口译技能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主编,(2009),英语口译实务》(三级),北京:外文出版社。

任文主编,(2009),《交替传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国文学

课程编号:  82001009

课程名称:  英国文学

            British Literature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吴庆军

周学时/总学时:  2/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  期末论文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英国文学的渊源和发展,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的了解,并通过英国文学经典的阐释与阅读提高学生原著欣赏能力,文化批评意识,提高学生翻译和外事工作中的文学素养。

在文学经典阐释中,对英国文学中的民族认同、国家身份、空间政治、以及英国文学经典的翻译做多维度的阐释和讲解,增强学生对文学内涵的理解深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中蕴含的艺术、哲理和民族认同是当代社会文化和国家身份重要的内核要素,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视角。

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写一篇约1500字的论文。学生的期末成绩由课堂参与和论文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学期论文占60%。

教材:

自编讲义

参考书:

Andrew Hadfield, (2004), Shakespeare and Renaissance Politics, London: A&C Black Publishers.

Anthony D. Smith., (1998),Nationalism and Modernism. London:Routledge.

George Orwell,( 2003) Nineteen Eighty-four. London: Plume.

James Joyce, (2007), Ulysses, Oxford: Oxford UP.

Paul Sheeran, (2007), Literatu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rlington: Ashgate.

William Shakespeare, (1998) Four Great Tragedies, New York: Peguin Books.

Michel Foucault,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Prison.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Vintage.

朱生豪,(2015),《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

吴庆军,2016),《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空间书写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美国文学 

课程编号:82001010

课程名称:美国文学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吕惠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美国研究方向和翻译硕士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按照美国文学200年来发展脉络,通过阅读和讨论有代表性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追溯美国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英语文学原著水平,加深学生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的认识,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促进学生中西方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材:自选材料。

参考书

Adams, Hazard. (ed.) (1971).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New York: Harcourt.

Curti, Merle. (1964). The Growth of American Thought. 3rd e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Elliott, Emory. (ed.) (1988). The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York: Columbia UP.

Hassan, Ihab. (1973).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1945-1972: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Ungar.

Lewis, R.W. B. (1955) The American Adam; Innocence, Tragedy and Tradi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Matthiessen, F.O. (1941).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 London: Oxford UP.

Spiller, Robert E. et al. (eds.) (1974).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4th rev. ed. 2 vols, New York: Macmillan.

Kim, Elaine H. (1982).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arby, Hazel V. (1987). Reconstructing Womanhood: The Emergence of the Afro-American Woman Novelis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话语分析

课程编号:  82001014

课程名称: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开课学期:  学期

授课教师:  张延

周学时/总学时:  2/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  学期论文、平时练习

课程简介: 

话语分析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吸收了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旨在分析口头和书面交际中的语言实际使用情况。本课程是一门话语研究的入门课程,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例分析。介绍话语研究的主要理论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分析工具,指导学生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真实的语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除课堂授课外,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参加课堂和课外讨论会,并在讨论会上做独立发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话语分析的主要话题(Introduction: Key Topics in Discourse Analysis

2、话语与社会(Discourse and Society

3、话语与语用学(Discourse and Pragmatics

4、话语与语类(Discourse and Genre

5、话语与会话(Discourse and Conversation

6、话语/语篇语法(Discourse grammar

7、话语分析的语料库方法(Corpus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

8、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9、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10. 话语分析实例(Doing Discourse Analysis

教材:

Jones, R. (2012). Discourse Analysis: 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Brown, G. and G. Yul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UP.

参考书: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hatia, V. K. (1993).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De Beaugrande, R. and W. Dressler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Longman.

Fowler, R. (1991).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Halliday, M.A.K. (1994/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Halliday, M.A.K. and R.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Martin, J. R. & D. Rose. (2003).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London: Continuum.

Schiffrin, 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Swales, J.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CUP.

Van Dijk T. A. (ed.) (1985).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4 vol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Weiss, G. and R. Wodak. (200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Palgrave.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辛斌,(2007),《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延君,(2006),《学术论文的人际意义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西文化对比 

课程编号:72001013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对比

          Cross-Cultural Studies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石 毅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停课集中考试

课程简介

    中西文化对比是为翻译专业硕士开设的选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包括:1、将对比研究的方法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方法论上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关注社会现实,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3、为学生解读复杂的文化体系提供一个无民族偏见的视角,从而帮助学生建构文化相对论的世界观;4、从翻译的视角来考察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互动的关系,使学生对翻译的理解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为深入的认识。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

Clifford, James. (1988). 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 Twentieth Century Eth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rancis L. K. Hsu. (1949).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Routledge & Kegan Paul Limited.

Harrison, John B. & Richard E. Sullivan. (197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lfred A. Knopf, Inc.

Yan, Yunxiang. (1998). The Flow of Gifts: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s in a Chinese  Villag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dford Junior University.

阿诺德·汤因比,(1997),《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1987),《中国文化要义》。北京:学林出版社。

露丝·本尼迪克特,(1998),《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

钱穆,(1994),《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际经济与政治 

课程编号:720010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政治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晓立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堂练习/演示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讲授经济学、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使学生较全面地用英语掌握经济学及国际关系的相关术语、词汇和概念,并使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的背景有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用英语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与授课教师有较强的互动,并要求学生以做演示的方式参与课堂的活动。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Brzezinski, Zbigniew. 1997).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Brzezinski, Zbigniew. 2007).Second Chance: Three Presidents and the Crisis of American Super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Harding, Harry. 1992).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Huntington, Samuel P., 1996.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Jackson, Robert Sorensen. 1999).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issinger, Henry. 1994).Diplomac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Foreign Affairs

Foreign Policy

National Interes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The Nation

World Policy Journal

The Economist

Newsweek


美国外交政策 

课程编号:82001015

课程名称:美国外交政策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授课教师:张益庭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课程简介:

《美国外交政策》是美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研究方向研究生所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将从历史、政治、经济、地缘、军事等多方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内涵、演绎、现状及有关因素加以描述与分析,并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与文章及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美国外交政策有个根本了解。讲授内容由基本理论、历史演绎、地区政策、决策过程和中美关系等几部分组成。

全部授课过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阅读、讨论为辅。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指导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预期效果。课堂教学、学期论文和课堂讨论皆以英语进行。

教材:

Art, Robert J. and Brown, Seyom. (1993).U.S. Foreign Policy: the Search for a New Rol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参考书:

Bailey, T. A. (1980).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c.

Bemis, F. (1955).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Holt.

Spanier, John. (1977).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7th ed. Praeger Publishers, Inc.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USA.

Ramon, Myers. ed. (1978). Two China States: U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ests. Stanford, 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Dogherty, James E. and Pfaltzgraff. Robert L. Jr. (1990).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3r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Kennan, F. (1951). American Diplomacy, 1900-1950.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 Inc.

Gaddis, L. (1972).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1941-1947. Washington D.C.: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外交与法律

课程编号:82001017

课程名称:外交与法律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常明玉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 停课笔试。学期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课堂回答问题和参加讨论的表现及考勤占总成绩的30%。

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需要有更多外事工作人员熟悉国际法,懂得如何应用国际法,包括外交关系法,为我国外交服务。为尽快培养高水平的外向型复合人材,特开设用英语讲授的《外交与法律》课程,以期达到既学习法律外交知识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双重目的。

本教程简要介绍国际法的渊源与发展阶段,讲述国际法在外交关系中的应用。为使学员加深理解,本教程除讲解法规外,还选了相应案例说明这些法规如何用于实践。阅读材料主要选自美、英、中著名学者和外交官的著作及英文报刊。

教材

自编:Readings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Diplomacy

参考书

Akehurst, Michael. (1970).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Henkin, Louis. (2003).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Minnesota: West Publishing Co.

Hsu, C. Y. (1960). China’s Entrance into the Family of Nations.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en, B. (1988). A Diplomat’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ractice.  The   Hague: Nijhoff Publishers.

Starke, J.G.. (1989).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Butterworths.

Tieya, Wang. (1990). International Law in China: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The Hague: Nijhoff Publishers.

 

中国语言与文化

课程编号:  72001001

课程名称:中国语言与文化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王立、向道华

周学时/总学时:2/36

学分: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练习

考核方式:平时练习与学期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汉语言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使学生既能把英语翻译成地道的汉语,又能在汉译英时正确地理解汉语。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汉语言特点的揭示,主要是研究汉语语法和修辞,探讨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系的一些特点;第二,通过汉语言了解中国文化,主要是从汉语词语入手,揭示反映在其中的中国文化。

教材:

自编:《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讲义》,《汉语与中国文化》

参考书目:

陆俭明,(200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1995),《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文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第481-571页。

范晓,(1998),《汉语的句子类型》,太原:书海出版社。

李嘉耀、李熙宗,(2007),《实用语法修辞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2007),《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1997),《语法与修辞》(全新本),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顾嘉祖、陆昇,(1990),《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申小龙,(2003),《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模拟会议传译 

课程编号:72001012

课程名称:模拟会议传译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授课教师:杨柳、外教

周学时/总学时:4/36

学分:4

教学方式:课上模拟会议现场传译,教师点评,讲解

考核方式:期末随堂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译高级阶段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模拟会议的环境下,实际操练英汉汉英交替传译的技巧,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为适应未来工作中真实的会议翻译做好技能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材

         授课所用材料为教师准备的会议发言及相关材料,选材来自于各大国际会议的一手会议现场发言及访谈材料。

参考书目:

刘和平,(2011),《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卢信朝编著,(2012),《英语口译技能教程:听辨》,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梅德明主编,(2009),《口译技能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主编,(2009),英语口译实务》(三级),北京:外文出版社。

任文主编,(2009),《交替传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