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学生对全球化的理解,英语系邀请美国布朗大学Evelyn Hu-Dehart教授来外交学院做了关于中国移民与全球化的讲座。讲座于11月23日下午1点在365教室举行,英语系的同学参加了讲座。
Hu-Dehart教授是美国布朗大学历史与种族系主任,她在十二岁的时候随父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当Hu-DeHart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进修硕士学位时,到巴西参加交流项目的经历使她确定了拉丁美洲历史的研究方向,并在此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Hu-DeHart教授关于中国移民与全球化的讲座中,她回顾了从十五世纪到现在五百多年中,中国出现的三次对外移民浪潮,并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同学们对这三次移民浪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Hu-Dehart教授讲到:第一次移民浪潮出现在十五、十六世纪交接之际,当欧洲人通过远航发现了菲律宾,他们十分希望通过菲律宾与中国开通贸易,但是因为中国国内的政策,直接贸易很难得以实现。但是,当时中国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中国人定居在菲律宾、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地,欧洲商人通过他们成功购买到了他们需要的东方商品,促进了商品的全球化。第二次移民浪潮发生在1840年到1920年,这次移民浪潮的主力军是广东人。因为当时中国国内政局不稳,内乱频发,而美国的铁路建设以及巴西的种植业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再加上广东人已经有了移民的传统,第二次的移民应时而生。第三次移民潮开始于1965年,这次移民热潮主要的目的地是美国,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的亚洲人充满雄心壮志,希望接受到更加高等的教育。现在,在美国只占人口比例百分之五的亚洲人口,在哈佛、伯克利等知名高校中的比例却超过百分之二十,他们被誉为“模范移民”。
分析完这三次移民热潮之后,Hu-Dehart教授就移民的文化认同和自我定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比如,同学们提出了中国人的分散移民与犹太人的分散移民是否具有相似性等问题,Hu-Dehart教授作了相应解答。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收获很大,他们学习了中国的移民史,加深了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移民的文化认同等问题的认识。
英语系
(英语系学生 闫子豪 供稿)
2011年11月27日